Your are here:
公司新闻
清明寒食漫思贤
Release Time:2020/4/5 19:13:44
                                                        清明折柳年复年,

寒食岁岁思先贤。

庚子疫情英灵在,

举国志哀同悲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追思、缅怀先祖,早已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习俗。然而,今年的清明节赋予了更深厚的国家人文关怀,中国以国家名义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最高规格深切志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当天上午10时,随着防控警报拉响,漫步公园的我自然地停下了脚步,就地默哀三分钟!静心三分钟、思绪三千载,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叫介子推的先贤——

话说春秋时期,晋献公宠妃骊姬陷害太子申生致死,改立其子奚齐为太子,遂引发晋国内乱。公子重耳被迫流亡19年,贤士介子推亦忠心追随重耳19年。逃亡路上风餐露宿、饥寒交迫,重耳毕竟出身贵族,日子久了自然特别想吃肉。介子推实在弄不到肉,竟然忍痛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就着采摘来的野菜煮成汤给重耳喝。当知道吃了介子推腿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一定好好报答介子推。

19年逃亡生涯结束后,重耳一下子由逃亡者变成了晋文公。然而,晋文公对逃亡时期的其他追随者均有重赏,唯独忽略了介子推。对此,介子推毫不在意,依然忠心耿耿辅佐晋文公。可是,事情发展并不如意,贤士清高毕竟难容于小人,不堪其扰,介子推只得辞官归隐绵山。

后来,晋文公幡然醒悟,赶紧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方知其早已隐入绵山。于是,晋文公便亲带广众人马前往绵山寻访,求人心切之下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没料到大火烧了3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没见。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

第二年,晋文公带领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行至坟前看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便赐名清明柳,并要求晋国百姓门前挂柳枝、扫墓栽柳、上绵山踏青、禁烟火吃冷食,以抒发对介子推的思念之情。

自此,晋文公祭奠介子推的习俗逐渐演变成了寒食节,又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相隔只有一两天,加之晋文公赐名清明柳的传闻,遂也被认为是清明节习俗演变过程中的重要故事。当然,无论是清明节还是寒食节,我觉得我们需要继承的是故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核,特别是介子推作为士人的独立人格精神以及晋文公顿悟之后的感恩祭奠之深情。

就独立人格而言,我想到了老子、孔子、屈原、司马迁、董宣、嵇康、颜真卿、韩愈、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文天祥、王阳明……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拣尽寒枝不肯栖,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无不彰显了历代知识分子的血性与担当,我想这与介子推的独立人格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我们今天缅怀祭奠他们,就是要把他们的精神风骨转化为我们的文化自信,勇敢地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就感恩祭奠而言,我们首先应该升起敬畏之心,“人在做、天在看绝不是虚言,这天是白云飘浮的自然之天、也是善果累积的道德之天、更是链接祖宗的通灵之天,唯有敬畏方有诚意正心,唯有诚意正心才能接续祖宗之德,进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拿姓黄的我来说,自然认定二十四孝故事主人公黄香、黄庭坚为祖宗,诚如姓孔的人认孔子、姓曾的人认曾子、姓孟的人认孟子为祖宗一样。尽管从严格的血缘关系上很难验证,但因为他们居功至伟的功德我们各姓的子孙都愿意相信有功德的同姓前辈为祖宗。”死而不亡者寿“,凡是留存在我们记忆里的祖先都有与日月齐辉的光芒,所以我们要感恩他们、祭奠他们、缅怀他们,并且借助这样的仪式与祖先对话,追忆他们的功德、忏悔自己的过失、承继自己的责任……

回到当下,三分钟默哀早已礼毕,心中思绪久久难平:英雄也罢、平民也罢,逝者已远去、生者当奋发!既然活着,那就好好活着,活出生命的本色,真实而不自欺地生活、感恩而不抱怨地为人、平凡而不平庸地奋斗……

 

展开